"民以食為天",糧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始終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地位。1972年,由于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,加上蘇聯大量**谷物,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。聯合國糧農組織于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**次和**次糧食會議,以喚起世界,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。敦促各國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動,增加糧食生產,更合理地進行糧食分配,與饑餓和營養**作斗爭。但是,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,世界糧食形勢更趨嚴重。關于"世界糧食日"的決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做出的。
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,2008年我國糧食總量已經超過了10000億斤,人均糧食占有水平超過了380公斤,高于世界人均水平的,2013年國內糧食總產量60193.5萬噸(12038.7億斤),并**突破了12000億斤大關,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**連續10年增產。但糧食問題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。因此,開展愛糧節糧、反對浪費宣傳教育活動,是事關國計民生、社會穩定的大事。艱苦奮斗、勤儉節約,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為推動建設節約型社會,國家糧食局確定"愛糧節糧宣傳周"活動的主題為"糧食與建設節約型社會"。每一位市民要樹立"節約糧食光榮,浪費糧食可恥"的觀念,自覺從如今做起,從自身做起,節約每一粒糧食,抵制和反對浪費糧食的行為,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。
國家糧食局將在當天**向國內糧食干部職工發起倡議,倡導自愿參加24小時饑餓體驗活動,以更好地警醒世人"豐年不忘災年,增產不忘節約",消費不能浪費"。